201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
一、选择题(本题包括9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8分.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,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,选对的得2分,多选、错选均不得分)
1.(2012•菏泽)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( )
A.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B.运动员穿带有冰刀的溜冰鞋 C.注射针头做得很尖 D.给坦克车装上履带
考点: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(1)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:压力和受力面积.压力一定时,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;受力面积一定时,压力越大,压强增大.
(2)减小压强的方法:受力面积一定时,减小压力减小压强;压力一定时,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.
(3)增大压强的方法:受力面积一定时,增大压力增大压强;压力一定时,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.
解答: 解:A、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,因为水的深度越深,压强越大,为了防止河水压跨堤坝.不符合题意.
B、运动员穿的带有冰刀的溜冰鞋,是在压力一定时,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.不符合题意.
C、注射针头做得很尖,是在压力一定时,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.不符合题意.
D、给坦克装上履带,是在压力一定时,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.符合题意.
故选D.
点评: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增大或减小压强,如何将生活中的情景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是此题的关键.
2.(2012•菏泽)下列做法中,属于减小摩擦的是( )
A.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.骑自行车刹车时,用力握手闸 C.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D.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,需要把皮带张紧些
考点: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:减小压力,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,使接触面脱离,用滚动代替滑动.
解答: 解:A、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,是在压力一定时,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.不符合题意.
B、自行车刹车时,闸皮压紧在钢圈上,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,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.不符合题意.
C、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面分离,是使接触面脱离,减小船和水之间的摩擦力.符合题意.
D、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,需要把皮带张紧些,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,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.不符合题意.
故选C.
点评: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,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,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.
3.(2012•菏泽)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,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《鼓韵龙腾》气势磅礴.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( )
A.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.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.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.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,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
考点: 声音的产生;声音的传播条件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要解答此题需掌握: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,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人耳具有双耳效应.
解答: 解:A、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,不合题意.
B、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,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.符合题意.
C、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,不合题意.
D、人耳具有双耳效应,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,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.不合题意.
故选B.
点评: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,双耳效应的应用,是一道基础题.
4.(2003•常州)在下列事例中,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( )
A.正在圆轨道上转圈的过山车 B.减速进站的火车 C.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 D.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
考点: 平衡力的辨别。
分析: 解答本题应掌握: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,物体处于平衡状态,受到平衡力的作用.
解答: 解:A、过山车由于在圆轨道上运动,故速度发生变化,力不平衡,故A错误;
B、火车速度在减小,故受力不平衡,故B错误;
C、火箭加速上升,速度增大,受力不平衡,故C错误;
D、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,故处于平衡状态,受平衡力作用,故D正确.
故选D.
点评: 我们将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称之为平衡状态,在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力一定是平衡的,即受平衡力的作用.
5.(2012•菏泽)关于“热机”,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( )
A.通过技术改进,可以使热机的效率达到100% B.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就是倡导“绿色出行” C.用水而不用其它循环物质降低热机的温度,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最大的特性 D.严寒的冬天,有人晚上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,是防止气温降低时,水凝固而胀坏水箱
考点: 热机的效率;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;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。
专题: 错解分析题。
分析: (1)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叫做热机,做功冲程将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;
热机的转动部分要克服摩擦做额外功,效率就不可能达到100%;
(2)热岛效应的形成是多个因素造成的,如人类生活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热量等,要降低“热岛效应”就要从热岛产生的原因来分析.
(3)用水循环来降低热机的温度,是因为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,冷却效果好;
(4)水箱中装有水,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,就会胀破水箱.
解答: 解:A、使用热机不可避免的要克服机器部件摩擦做额外功,效率不可能达到100%,所以A是错误的;
B、“绿色出行”可以减少热机工作时的二氧化碳和热量的排放,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就是所以B是正确的;
C、水的比热容比较大,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,所以利用水来降低热机的温度,所以C是正确的;
D、水凝固时体积变大,就会胀坏水箱,所以冬天要把水箱中的水放出,所以D是正确的.
故选A.
点评: 热机的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,效率也比较低,是需要改进的地方,任何机械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%.
6.(2012•菏泽)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如图所示,形象表现出运动项目的特征,依据图标所做出的判断中,错误的是( )
A.箭被射出的过程中,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B.游泳的人用力划水时,受到水的推力而前进 C.人举起杠铃在空中停留的几秒钟时间里,人对杠铃做了功 D.曲棍球的运动状态改变,是力作用的结果
考点: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;力的作用效果;力作用的相互性;能量转化的现象。
专题: 信息给予题;学科综合题。
分析: A、射箭时,弓受力会发生弹性形变,射出时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;
B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;
C、做功有两个必要条件: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,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.根据这两个条件分析看人对杠铃是否做功;
D、力的作用效果: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,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.
解答: 解;
A、射箭时,弓受力发生了弹性形变,获得弹性势能,射出时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,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;
B、游泳的人用力划水时,力的作用是相互的,水给人向前的推力使人前进,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;
C、人举着杠铃不动,杠铃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,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,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,故C错、符合题意;
D、曲棍球受到力的作用,运动状态改变,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.
故选C.
点评: 这是一道力学的综合题,考查了比较多的知识点,并且和实际结合起来是今后中考的重点.
7.(2012•菏泽)电磁继电器广泛用于各种自动控制电路中,如图所示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,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( )
A.温度计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B.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C.电磁继电器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D.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路开关,它可以用一个电路控制另一个电路
考点: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、原理和特点;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;电流的热效应、化学效应和磁效应;导体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:
①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,各种金属都是导体;
②电磁继电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开关;
③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.
④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,断电时无磁性,运用的是电流的磁效应.
解答: 解:
A、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是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,温度计内液体上升,该液体必须是导体,这样控制电路会接通,电磁铁产生磁性,将衔铁吸引,将报警电路接通,电铃响,起到报警作用,故A错,符合题意;
BCD、电磁铁是运用电流的磁效应、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、电磁继电器的实质就是一个开关,所以BCD说法正确,不符合题意.
故选A.
点评: 此题主要考查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、导体的概念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.电磁继电器的实质相当于工作电路中的开关.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了解电磁继电器的构造,并搞清各部分的作用,同时要搞清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.
8.(2012•菏泽)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“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、电压的特点”,当开关闭合时,灯L1亮,灯L2不亮,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.则故障原因可能是( )
A.L1断路 B.L1短路 C.L2断路 D.L2短路
考点: 电流表、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。
专题: 图析法。
分析: (1)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为串联,电流表测电路电流,电压表测量灯L1的电压
(2)根据灯泡的亮度变化和电流表、电压表示数的情况分析电路的故障.
解答: 解:串联电路中一灯亮一灯不亮,则可能不亮的灯泡短路了,即L2短路,电流表有示数,说明电路故障不可能是断路,电压表有示数,说明电压表所测部分没有短路,综合判断,所以是L2短路.
故选D.
点评: 本题利用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电路故障.灯亮说明是通路,而串联的一灯不亮,说明它短路.
9.(2012•菏泽)小军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,研究“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”,他分别用5Ω和10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,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,小军将A、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,闭合开关后,滑动变阻器应该( )
A.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.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.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.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
考点: 欧姆定律的应用;滑动变阻器的使用。
专题: 应用题;动态预测题。
分析: 要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,由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,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,当电路中的电阻由5Ω换成10Ω时,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变化,怎样变化是此题的解题思路.
解答: 解:(1)将AB两点间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,闭合开关,电路总电阻变大,电流变小(电流表示数减小)AB间的电压增大(电压表的示数增大);
(2)为保持AB间的电压不变,要移动滑片使AB间的电压减小: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,即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,电路中电流变小,由U=IR可知,AB间的电压减小;
故选B.
点评: 电源电压不变,两串联电阻,当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时,其两端电压也增大,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减小.
二、填空题:(本大题包括6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2分)
10.(2012•菏泽)在封闭的场所里,只要有人吸烟,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,从而损害他人健康.从物理学角度来看,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 扩散 现象,这个现象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(做无规则)运动 .
考点: 扩散现象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,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,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.
解答: 解:吸烟时产生的废气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,这是扩散现象.
故答案为:扩散;分子在永不停息的(做无规则)运动.
点评: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,能用扩散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.
11.(2012•菏泽)著名的帕斯卡实验如图所示,这个实验说明: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(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) .
考点: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。
专题: 简答题。
分析: 由帕斯卡裂桶实验的原理可知,用很少的水可以使密封的桶裂开,从而可得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.
解答: 解:
帕斯卡实验中,只用了很少一部分水,结果桶却裂开,说明桶裂开不是因为水的质量和体积,其裂开的原因是因为液体高度很高,产生了较大的压强.这一实验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(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).
故答案为: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(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).
点评: 液体压强的大小是由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决定的,与液体的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,液体质量大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.
12.(2012•菏泽)能有效避开雷达探测的飞机被称为“隐形飞机”,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,这种材料能够 增强 (填“增强”或“减弱”)对电磁波的吸收;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,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飞机时,被飞机反射回雷达设备的电磁波强度 减弱 (填“增强”或“减弱”).
考点: 电磁波的传播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:其首先向外发射电磁波,这些电磁波碰到前方物体后发生反射,即雷达通过接收到的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情况判断前方的物体情况.所以该题可以据上面所说的雷达的工作原理分析即可.
解答: 解:现代的“隐形飞机”之所以能够避开雷达的探测,其原因在于隐形飞机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,这种材料能够增强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,使得雷达受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发生变化,即导致雷达无法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判断前方物体;同时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,这种形状能够减弱电磁波的反射.
故答案为:增强;减弱.
点评: 此题考查了电磁波的知识在雷达上的应用,有一定的难度,因而了解雷达工作时的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.
13.(2012•菏泽)在森林中旅游时,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.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,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,对太阳光有 会聚 作用,容易引发火灾.
考点: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。
专题: 应用题。
分析: 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,中间后而边缘薄,类似于凸透镜,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.
解答: 解: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,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、边缘薄,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,对光线有会聚作用,如果热量集中,会造成树叶燃烧,造成火灾;
故答案为:凸透;会聚.
点评: 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,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,同学们要注意思考、积累.因此在森林中旅游,导游向你建议,不要随意丢弃玻璃瓶,就是这个道理.
14.(2012•菏泽)小贝家里购买了经济安全、节能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,若该热水器里面装有温度为10℃的水30kg,经过阳光照射后,水温升高到45℃,在这一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4.41×106 J.[水的比热容是4.2×103J/(kg•℃)].
考点: 热量的计算。
专题: 计算题。
分析: 知道水的质量、水的比热容、水的初温和末温,利用吸热公式Q吸=cm△t求水吸收的热量.
解答: 解:
Q吸=cm△t
=4.2×103J/(kg•℃)×30kg×(45℃﹣10℃)
=4.41×106J.
故答案为:4.41×106.
点评: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=cm△的掌握和运用,计算时注意温度升高了(△t)与升高到(末温)的区别.